本文转自:甘肃日报
定西市安定区香泉镇党建引领“双进双促”马铃薯种薯繁育示范基地。
定西市安定区鲁家沟镇将台新村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本组资料图由安定区委组织部提供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杨唯伟 通讯员 郑虎虎
实施“凝心铸魂”行动、锤炼全面振兴思想定力;实施“练兵比武”行动、展现争先进位崭新面貌;实施“固本提标”行动、凝聚组织建设合力……
今年以来,定西市安定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保障”两大职能作用,稳步实施基层党建“十大行动”,加强基层党建,赋能乡村振兴。
锤炼思想定力 展现争先进位崭新面貌
连日来,在安定区各村庄,时常能看到一群身着“红马甲”的干部穿梭在田间地头,同群众讲政策、拉家常。他们是区委“凝心铸魂”宣讲团、新时代“先锋号”宣讲团。
安定区实施“凝心铸魂”行动,结合农村党员“冬训”,通过“庭院宣讲”“板凳会”等贴近群众的方式开展宣传宣讲活动590余场次,让党的二十大精神通过“实”的内容、“活”的语言,“长”在田间地头、“留”在群众心里。
在基层火热进行的还有一场场激人奋进的比赛。
近日,内官营镇组织开展了一场乡村振兴“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演讲比赛。比赛现场,参赛选手从书记讲党建、代表讲历程、群众讲变化三个角度,竞相讲述着自己的感悟体会。
内官营镇文山村党支部书记赵成在获奖后说:“这样的比赛不仅有助于我们抒发对乡村振兴事业的无限热爱,更能教育引导大家进一步提振精气神、锻造真本领。”
今年以来,安定区积极实施“练兵比武”行动,开展乡村振兴“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活动,各乡镇累计举办“村内练”“乡内比”等不同规格比赛1200余场次。
凝聚组织建设合力 树立追赶奋进作风
“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
安定区坚持“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实施“固本提标”行动,对照党支部工作条例和标准化手册有关规定,创新推进“达标创星、整体创优”和战斗堡垒指数争创活动,今年前三季度,共评定农村领域五星级党支部38个、四星级党支部121个、三星级党支部147个。
通过重点整顿、盯住整改等方式对评星定级靠后的党支部加大督促整改力度,持续推进常态化学标用标,各党支部形成了“后进变先进、先进向前进”的良好势头。
与此同时,实施“融合共治”行动,持续健全完善“行政村党组织—网格(村民小组)党支部—党员中心户”的乡村治理体系,推行农村网格化管理和服务。
306个行政村、2275个网格、8756名党员中心户……广大新型经营主体、社会团体积极参与民主管理和村级服务,初步构建起党组织统一领导、各类组织积极协同、广大党员群众广泛参与的“一核多元、合作共治”新型乡村治理机制,乡村治理朝着精准化、精细化方向发展。
实打实干,干就干好。安定区坚持“固成果、促振兴”靶向,实施“争先提效”行动,结合“党政督考”一体化大推进,建立起“月调度推进、季督查考核、年述职评议”的工作推进机制。
28名区四大班子党员干部带头深入联系村党支部,示范带动19名乡镇党委书记全面履行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责任,强力推动306个村党组织紧盯抓党建促乡村振兴8项重点任务57项具体落实措施,一项制度一项制度落实、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推进,形成了追赶发展、争先进位的浓厚氛围。
激发示范带动活力 发挥引领保障作用
冬日,从312线向北而上,绕过一道一道山梁,万亩高标准农田叠翠流金、高低错落,蔚为壮观。
这是安定区西巩驿镇安乐村高标准农业建设现场,也是安乐村今年实施的“书记党建项目”。
据了解,安乐村按照“党组织+合作社+农户”模式,以农业机械化服务和土地流转为有力抓手,从区内引进2家有意愿、实力强的合作社,将撂荒地交由合作社统一复耕代种,开展适度规模经营。
安定区充分发挥“头雁效应”,按照项目化、小切口、可推广的思路,指导所有村党组织确定“书记党建项目”318个,为助力乡村振兴赋能增效。
日前,在位于安定区的内官营镇先锋村,菜农们积极投身复工复产,公路两旁的菜地里、连片分布的大棚里,一派忙碌景象。
为持续做强蔬菜产业,内官营镇联合周边产业相近的8个乡镇组建了定西市安定区蔬菜产业片区党委,在基地建设、产业服务、群众务工、蔬菜销售上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形成了完备的蔬菜产业发展体系。
这样的产业带党组织在各乡镇随处可见。安定区结合实施“双构建双提高”工程,按照“一产业一党委”的思路,组建产业带党组织党委1个、片区党委4个、联合党委26个、功能型产业党支部63个,走出了一条“党建+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农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
“双进双促”模式是近年来安定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一大品牌。为进一步扩大品牌效应,安定区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主动适应农村发展变化,以乡村治理为契机,先后引导329名懂发展善治理、有干劲会干事、能够团结群众推进乡村振兴的优秀人才进入村“两委”班子。
安定区坚持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头戏来抓,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实施“达五倍增”行动,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如今,全区247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5万元,村集体经济累计收入3988.06万元,村均13.03万元,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动力。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已有位网友浏览此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