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6月7日电(记者 陈颖群) 中国欧盟商会和罗兰贝格咨询公司今天在京发布《商业信心调查2016》指出,尽管中国经济放缓给欧洲企业带来了一些悲观情绪,但大部分欧洲企业对于中国的改革举措抱有很大期待, 47%的欧洲企业仍希望扩展在华业务。
“尽管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缓慢并呈现L型趋势,但通过遏制产能过剩、推动供给侧改革和加强创新,其经济仍可再实现长达二、三十年高质量的增长,” 罗兰贝格首席执行官常逸博说道,“解决了这些难题以及《商业信心调查》中提出的挑战,可以保证最终实现增长,欧洲企业也会在此过程中作出重要的贡献。”
报告称,中国经济放缓仍然是中国和欧洲企业都必须面对的巨大挑战。41%的欧洲企业现在正重新评估其在华经营状况,并计划通过裁员等方式来削减成本;56%的受访企业表示在华经营更加困难,70%的受访企业认为他们在华没有10年前受欢迎。欧洲企业愿意在华进行研发的投资比例从2015年的85%降至今年的72%。
报告称,中国政府这几年承诺为外资企业创造一个更加开放、更具竞争性的市场,但目前欧洲企业认为改革的步伐不够迅速,略有悲观情况,但绝大部分欧洲企业表示,如果能消除市场准入壁垒,他们愿意增加在华投资。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部长徐洪才说,目前经济下行,去产能去库存意味着竞争更加激烈,欧洲企业有可能不适应或者期待过高导致失望,但他们应该看到中国的改革在推进,各方面也更加对外开放,而且改革的步伐还会加快。
此外,他建议欧洲企业转变观念,放下身段做些田野调查,了解中国不同行业和地区具体的需求,想办法找到切入口,比如城镇化,还有中国的环保业的发展,都需要欧洲的技术资本和管理经验。
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则表示对《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抱有很大的希望,他称该谈判的有效成果将可以改善商业环境并减少市场准入限制:“欧洲企业现在需要一个路标,在面对现在这一经济充满挑战的时期,为他们继续加大对中国未来发展的投入注入一支强心针。
此次调查涉及506家欧洲在华企业,且约一半为中小企业。
已有位网友浏览此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