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砀山梨拥有强大的竞争力。现在我们将砀山梨卖到了印尼,下一步,我们将努力把砀山梨推向全世界,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印尼安徽商会及同乡会执行会长何涛说。
何涛是安徽宿州人,在印尼生活打拼多年,对故乡安徽有着深厚的感情。据何涛介绍,出于“家乡情结”,他从去年开始探索向印尼出口砀山梨,到目前为止已向印尼出口砀山梨16万斤。
“国外的市场其实一直都存在着,只是我们的产品没有走出去。”何涛说,印尼是一个人口大国,对水果的需求量很大,而印尼不产梨,砀山梨在印尼市场有反季节特征,具有一定的稀缺性。他经过10个月的调研考察发现,山东、河北的水果出口到印尼销售很好。砀山是砀山梨的主产区、原产地,真正的砀山梨品质很好,在印尼市场上却没有销售。
在尝试砀山梨出口过程中,何涛发现由于砀山地处四省交界,发展相对较为闭塞,尚未有一体化出口专供平台,在采摘、清洗、分拣、糖分测试、装载、物流等方面也缺乏系统化、标准化。
“一般来说,梨在80%成熟度的时候采摘,采摘后储藏的温度和湿度都很重要。砀山梨大部分在采摘后还是采用原始地传统地窖储藏,储藏的温度、湿度控制不够精确,从而导致品质层次不齐。还有包装不够科学,梨碰伤较多、耗损较大……这些都是我们发现的问题。”何涛告诉记者,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正着手建设3000亩出口专供示范基地,并依托基地打造覆盖从种植管理、采摘、仓储到加工和物流等环节的出口一体化平台,生产流程、机器设备、成型出口系统化,控制好素有贡品之称的砀山梨品质。
“我们今年的目标是出口砀山梨500集装箱,力争做到300万斤~400万斤。”何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