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2年以来,嘉兴累计引进浙商回归项目1877个,到位资金1301亿元,连续4年在全省浙商回归综合考核中获同档城市第一。“四连冠”争当标尖的荣光,是一大批又一大批浙商回归桑梓,携产业、资本、人才、科技倾情扎根嘉兴,写就的一页页动人诗篇;荣光的背后,涌动的是一代代奔走在时代前沿的浙商,前赴后继掀起的创业创新的澎湃热潮。
那么,为什么嘉兴是浙商回归的优选之地?
“嘉兴位处大上海经济圈,这几年经济发展主要是全面对接大上海。”上海嘉兴商会执行会长王晨道出了最为关键的一点。
“总部基地之父”许为平也认为:“从地理位置来说,嘉兴的成本非常低,至少和上海的成本相差4倍。”
葡萄牙“中国城”集团董事长、平湖国际进口商品城创始人陈坚则指出,嘉兴拥有“上海的区位、浙江的地价”,开车一小时通达四大城市——上海、杭州、宁波、苏州。
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是嘉兴极为突出的回归吸引力。
然而,答案远非如此简单。
正如嘉兴市支持浙商创业创新领导小组负责人所说:“大树底下好乘凉,也可能大树底下不长草”,正基于此,位处上海、杭州之间的嘉兴把浙商回归作为“一号工程”“一把手工程”来推进,以浙商回归为契机,深耕发力,努力结出自己的果实。
围绕浙商回归“一号工程”,嘉兴的行政审批提速达89.2%。秀洲区在全市率先成立浙商服务中心(代办中心),为浙商回归企业提供“一窗受理,免费代办”的服务。浙江省首个“零审批”改革项目——海宁敦奴时装文化产业园,签订了7家单位的承诺书只需一个公章,原本6个月的审批时间缩短到2个月。而桐乡的中国濮院毛衫业升级创新服务基地建设项目,审批中心根据业主希望完成的审批时间,倒排办理时间进度,从原来的272天缩短到现在的78天,“超速”194天。中国归谷嘉善科技园一个高端生物精准医疗项目,更是只用了6小时,就办妥了从考察、落户到注册的全过程,再一次刷新全省的签约落户速度。
正如成都嘉兴商会会长谢培杰感叹:“嘉兴政府确实高效,一个项目从洽谈到签订,在很多地方一般都要两三个月,而在嘉兴却是半个月不到。”这样的“嘉兴速度”下,无怪乎浙商蜂拥而至,落地生根。
如今,嘉兴市各地均成立了浙商服务中心,形成市、县联动的浙商服务体系。在不断优化“软性服务”的同时,嘉兴注重提供“硬性支撑”。将5个国家级、14个省级以上开发区作为浙商回归主战场,并探索以“园中园”形式,建立了嘉善世界浙商园、平湖临沪产业园、海宁江南总部基地等浙商回归园区,打造成为浙商回“嘉”优选地。
在全省第三方发展环境满意度测评中,嘉兴连续3年全省测评分列设区市首位。
“与此同时,我市还注重项目招引对象筛选,大力推进浙商创业创新信息收集、建库工作,建成浙(禾)商企业联系网和浙商信息库,并围绕实体经济、浙商资本、高端要素等编制了《嘉兴市支持浙商创业创新重点招商项目册》,致力于建立引智联络平台,从而形成 以才引才 的良性循环。”嘉兴市支持浙商创业创新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如是说。
此外,为突破土地等要素制约,嘉兴在全省率先探索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腾退低效用地,淘汰落后产能,为浙商回归项目腾出空间。2012年以来,全市腾退低效用地4.59万亩,2014年~2015年,整治提升低端落后企业5658家。海宁敦奴时装文化产业园、红狮电梯生产基地等一批优质浙商回归项目顺利获得建设用地。
据了解,截至2016年6月,全市引进创业创新领军人才568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35名,省“千人计划”118名,引进浙商功能性机构160家,其中地区总部20家,研发中心60家。浙商以基金、债券、股权等形式回归的资本达159.43亿元。南湖“基金小镇”已累计引进股权投资管理公司299家,实收资本16亿元;股权投资合伙企业1600家,实缴资金1027亿元。秀洲区通过“平台+项目+科技”吸引浙商科技项目回归,秀洲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集聚近500家规模以上浙商企业,拥有近200家企业研发中心和5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
已有位网友浏览此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