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尔滨,服装加工业还是个规模不大的产业,但哈尔滨市服装加工企业协会暨哈尔滨总商会服装商会却在刚成立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声名鹊起,不仅成了会员企业的主心骨,也扛起了行业发展的大旗。
奔忙的会长
“28日,服装商会领导班子又一次走访本土服装企业——哈尔滨汇大制衣有限公司汇大总经理王长龙对话行业发展、未来规划。”在手机里输入完成,配好刚刚拍摄图片,哈尔滨市服装行业协会暨哈尔滨服装加工业商会会长李广在微信朋友圈更新了一条信息。担任这个会长以来,在朋友圈向会员“汇报行程”几乎已经成了他的日常工作。
从成立之初,李广就给自己定了规矩,每周至少走访一个会员企业,虽然涉及的话题十分庞杂——如何制定行业标准;商会怎样对本土企业加大支持力度;如何提升本土企业品牌意识,怎样推动就业;怎样提升企业员工的生活质量……但核心目标只有一个——商会如何服务企业;如何服务所在行业和地方经济——为会员企业服务,为本地行业发展服务,这是李广作为商会会长的信条。
商会成立之初,李广和会员们一起把发挥团体作用当做推动行业发展的抓手。针对哈市周边的加工行业存在的人员多、货源少的现状,他利用自己在行业内的影响力,放弃休息时间,带领相关企业四处联系外贸企业和商场,千方百计牵线搭桥,为企业解决产量不足的老大难问题。这让不少人慕名而来,很多服装企业老板找到了商会,要求加入组织。
哈西王岗一百顺服装加工厂厂长梁子谦对此深有感触:“如果不是靠商会的力量,我的工厂这段时间就(已经)散伙了,那就赔惨了!”原来这两年梁子谦觉得服装加工业前景暗淡,先后做起了别的生意,放松了对工厂的管理,几十名工人的加工厂落到了清风冷灶的局面,机器折旧、厂房租赁……算下来一年要陪几十万,然而自己一个人如何摆平这么大的难题?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他找到了商会,李广仔细询问了事情的经过,又去企业做了调研,果断采取措施,先把自己工厂的一批加工活,送到一百顺服装加工厂,保证工人不会因没有活干而自行离职。然后通过前期的关系与外贸组织货源,解了梁子谦的眉然之急。然后李广又几次利用休息时间,帮着梁子谦分析布局,整理生产,成功盘活了这个加工企业。
抱团的行业
2017年6月17日下午,哈尔滨市服装商会扩大会议,在哈尔滨商学院圆满召开。参加会议的不仅有哈市及周边的会员,还有来自嫩江、齐齐哈尔、大庆、绥化等远道而来的同行,整个会场三百余个座位,竟然座无虚席。
本来,这是一次会员大会,旨在李广的提议下改成了扩大会议:“我们不能总是自己玩,要给大家提供更多机会接触外人,接触外面的世界。”
当初,李广和其他几个同行沟通预备成立一个行业商协会组织,目的就是想挖掘哈尔滨服装市场潜力、规范生产市场、加强企业交流,树立“哈尔滨服装”品牌形象,推动服装行业诚信建设和业务技术、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商会筹备过程中,逐渐聚焦到了从事以服装生产加工为主和服装销售为辅的企业身上。“服装加工业是哈尔滨的短板,但服装加工业是任何地区都必须的基础行业,我们有责任振兴哈尔滨的服装加工业。”此后,短短半年之内,哈尔滨服装加工业商会的会员就超过了300家,涵盖广州、哈尔滨等多地服装品牌、加工等企业。
那次扩大会上,商会提出了历时半年多调研整理出的行业发展目标,浓缩成三个关键词——诚信、质量、标准。
在此基础上,商会提出了近期推动行业发展若干目标:
帮助企业解决服装行业的刚需结构,即人力、市场、品质问题,同时,商会提出,“本区域内服装企业急需在制度和规范上改良升级,打破散沙局面,由商会出面,凝聚成一个新整体。”
同时,商会作为平台,要做好对会员单位与外地市友情单位的协助、做好政府部门与会员单位的沟通机制建立、做好会员企业之间的沟通协调。
“商会绝不作秀,绝不表演。请你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通过全体会员的努力,我们一定会把服装加工业做的风生水起。”李广和商会组织的真诚态度,赢得现场阵阵掌声。
行业的希望
有资料显示,哈尔滨人均纤维拥有量位居全国第一,年用于服装消费方面的资金达百亿元之多,而本地一些大众化低档次的服装仅能分得十个亿左右的市场份额,不足10%。
“这个局面的出现,就是我们没有龙头企业,没有设计人才,没有品牌,没有统一力量造成的。”李广自己作为业内人士,在服装行业“摸爬滚打”几十年,对行业发展的痛点有独到的见解。
哈尔滨市服装商会理事,哈尔滨市拼写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子鹏也认为,本地企业绝大多数只做来料加工没有自己品牌,“如何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成为行业的知名品牌,才是市场的根本。”
李广认为,“落后”这个词,远远不足以用来形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服装加工行业与南方沿海同行的差距,这不仅仅是用“落后”这个词所能概括的。现在,沿海地区的服装行业已经进入了品牌经营阶段,消费者的购买目标也逐步向品牌方向集中。而哈尔滨还没有一条现代化的服装生产流水线,很多高端的设计人员流失严重。产业工人技术水平偏低,所有的服装企业几乎都处于小作坊生产的水平,极少有致力于培养自己品牌的企业,与沿海地区相比行业发展水平根本不在一个量级。目前,本地的一些服装厂多局限于设计要求不高,材质一般的工装服装加工。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李广和他的团队在调研中逐步形成了一个思路:能不能以商会的力量为依托,逐步整合区域内的小微企业,在政府支持下建立一个服装工业园区。
“这是我们商会的大目标。”李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