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虽然经济数据有所下滑,但涉及民众切身利益的政府民生支出依然保持增长,这是中国东北三省在近几年经济发展中呈现出的“特殊现象”。
近年来,中国东北地区各级政府使出“十八般武艺”,一方面促进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一方面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保证民众生活水平持续提升。
吉林省历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民生实事的承诺是“保留项目”。民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并可量化的民生工作,都以一条条承诺的方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八件、十件、十二件……到2015年,已经拓展到三大类、十六个方面、47项民生实事。
承诺制是吉林探索建立民生工作长效机制的有效做法。在长春,政府提前面向全体市民征求意见,群众“点菜”,每年的民生行动计划都会确定上百项具体的民生实事。
在吉林松原,政府搭建养老信息平台吸纳相关企业入驻,在财政投入部分资金基础上初步形成的养老服务产业链条,解决了市区养老院容纳能力有限、投入资金不足的制约。
松原市民李国敏过去时常犯愁:老伴儿有病生活不能自理,儿女在外地帮不上忙。如今,拿着民政部门免费发放的代金券,就能享受到专业服务。
当地还计划在养老服务基础上编制数据库,挖掘背后的商机。“公益助老之余,纳入家政、餐饮等各类服务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做大养老产业。”松原市民政局负责人说。
集中有限财力、积极协调资金、发挥市场作用……东北地区各级政府使出浑身解数协调资金,住房保障、就业创业、农村饮水、特困救助等一系列民生工程开始破题。
在黑龙江的采煤沉陷区棚户区改造中,当地政府创新运作方式,向市场购买存量商品房和进行货币化补偿。既消耗了市场过剩房产,又提高了建设速度。
黑龙江鹤岗市棚改办主任吴沈义表示,当地计划两年向市场购买闲置商品房8000套,并根据居民意愿计划实行货币化补偿安置4000套,能按时完成建设搬迁任务。
中国东北三省住建部门提供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年底,三地克服经济压力,投入巨资累计改造各类棚户区超过530万户。
大量投入背后,是东北地区各级政府开源节流的“能省则省”:压缩公务支出、减少不符合标准专项支出、严格执行采购制度……一边埋头发展,一边精打细算。
去年1至10月,黑龙江全省公共财政收入与上年同比回落7.8%,公共财政支出却逆势而上,比上年同期增长18.0%,民生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增速靠前。
和黑龙江一样,在财政支出压力加大的情况下,辽宁省的民生支出也在不断增加。新增保障性安居房超额完成、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平均、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2014年,在辽宁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超过70%用于民生,社保就业、文化教育等直接影响百姓生活水平的民生项目支出大幅增长。
“虽然近期东北经济增速回落,但民众生活水平和就业水平并未受到显著影响。”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李政说,经济民生两手抓,互为因果,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将更有底气。
已有位网友浏览此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