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初的伦敦裁缝圈里,流传着一份贵族们的“信用档案”——哪些贵族做了衣服不给钱,哪些付款不干脆,裁缝们都可以据此来判断自己做生意的风险。
这种最早的“征信”,如今已经演变成为不少国家金融和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在美国,消费者到商店买东西,如果申请某公司的信用卡就可以便宜,填了一些个人信息后,信用卡公司立马可以通过征信局、FICO的数据,在线判断该消费者的信用记录,做出发放信用卡的决策。
但在中国,要实现这样的场景或许还有一段路要走。
“我们是从0开始,平地建大厦。美国有三大征信局,还有FICO专门做评分。前者像是开店的,有各种数据作为素材;后者像是厨师,分析处理各种数据——它们分工非常明确。但在中国还是征信元年,我们没有太多分工,将面临很多问题。”华道征信常务副总裁童邗川说。
数据采集之困
作为入围首批个人征信牌照的八家机构之一,童邗川认为,数据采集是目前最大的困难。
“做征信,数据为王。作为一个面向公众的征信机构来说,有10%以上查不到的人,都很难接受。”童邗川认为,国内数据交易存在很大困难,没有“数据集市”这一产业链,个人隐私保护、数据产权不明晰等一系列问题摆在他们面前。
在美国,三大征信局(TransUnion、Equifax、Experian)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信用市场的大浪淘沙,通过和银行等机构的合作,掌握了美国公民的消费、借贷数据。
Experian资深产品总监CarmenHearn认为,传统贷款数据需要按照政府的要求来搜集,所有数据的采集对它们来说都是非常漫长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
对于中国来说,一切还刚开始。
算话征信联合创始人路旭东认为,只有积累到一定质量的数据,征信机构才可以据此做出模型,这一基本目标最起码需要36个月。“征信这件事情可能会做得很慢,不论是技术还是数据的积累,我们不可能在1~3年内快速超过美国。”
路旭东表示,从基础数据开始到最后评分阶段的整个过程都很重要,因为这个过程就是让征信机构和不同的授信机构、金融行业去打交道,让它们理解征信的过程。“我个人很理解资本的想法和属性,但是征信行业,必须要对资本的趋利特点说不,需要耐得住寂寞,愿意非常低调、和人交朋友的团队来打造坚实的基础设施。”
不少人认为,传统方式之下,数据积累过程较慢,依托大数据征信或许是一个解决之道,但数据的开放和共享却是一个难题。
冰鉴征信创始人顾凌云指出,美国三大征信局和FICO之间形成了泾渭分明的链条。前者从各大银行实时采集支付历史等数据,后者不采集数据,而是做建模整理,再把结果返还给前者。但中国的任何一家征信机构都希望二者之间的界限变模糊。
“在中国看不到一家只做数据不做模型或者只做模型不做数据的,二者都必须延伸和拓展,才能在中国站稳脚跟。这是好事也不是好事,相当于运动员和裁判员混淆了。”
“可能未来大家还是多分天下,在不同细分领域都是割裂的,这就是中国的问题。大数据不在于数据量大,而在于数据维度更全,如果阿里归阿里,腾讯归腾讯,就永远解决不了。”一名业内人士指出。
对于企业征信来说,问题甚至更复杂。
“在中国最困难的是,所有金融机构都希望用最小的输入获得最大的输出。比如,小微企业就希望只给出一个工商注册号、企业全称,你就能告诉我其他情况。个人也希望只用一个名字或者身份证号码,最多还有电话、银行卡号,就能快速做出评估,但实际上这很难。”顾凌云说,他们做小微企业征信的最大困难在于,所有信息都是快变量:银行流水、税务等数据变化非常多。
“我们甚至有个企业本来模型做得很准,后来发现根本不是这样,因为老板最近把菜品从川菜变成湖南菜,导致经营数据、客人都不一样了。”顾凌云说道。
异议处理之难
值得注意的是,到美国银行取现金,看不到防弹玻璃,而如果要去三大征信局现场申请查询信用报告,进门就会看到从柜台连到墙顶的防弹玻璃。
“我可能是中国征信公司里面,目前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被人打过的个人征信部总经理。”曾就职于上海资信的路旭东坦言,在提供个人征信服务时,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一定会发生数据错误的问题,而异议的处理就是征信机构的另一个坎。
“有人找中介买房子,看中后要付定金、去银行贷款。中介为了撮合交易,告诉买家贷款一定没问题。银行流程走到四五天的时候,打电话给买家,说贷款被驳回了。买家就急得跳墙了,因为房子还有三天就要交割,眼看着十万块定金就要被吞掉了,就冲到银行去。”路旭东告诉记者,实际情况是,银行查到他的信用报告里,有一笔贷款的好几个账款都是晚还款,有些甚至过了90天才还。
“这时候这人才知道有信用报告这回事。银行对他说,你如果能改报告,我就给你贷款。于是他就来找征信机构了。”
路旭东说,征信行业和金融领域的结合很紧密,业务流程调整、行业变化都会给征信机构带来影响。
比如,银行如果要实施房贷从紧的方法,征信机构也会受到相应影响。
“比如,去年本来信用报告里,如果个人出现一个90天以上的拖欠,或者60天拖欠两次,30天拖欠5次,是可以放款的。但如果今年从紧的话,出现一个90天以上的就不能,或者出现60天1次,30天超过3次就不能放。”路旭东表示,如果依然按照以前的方法做征信,个人征信异议处理的接收量就会大幅上升,一个客服代表过去在线接20个人,现在可能现场就要接待好几十人。
CarmenHearn也表示,在拿到数据后,如何针对某个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作出具体评分,需要非常谨慎,有的人会说这不是自己的账户,或者没有违约过。
“我们也碰到过扯皮的情况,新闻媒体也一直盯着我们,要保证所有数据完整、及时、精确。”她说,Experian有1.6万个对数据修正的点在数据库中分布,同时他们也会对银行等机构进行辅导,以保证他们的评分拿出去是高质量的。
行业有待规范
平地建大厦,行业的法律机制就如同钢筋框架。不少业内人士呼吁,这方面仍需要更多完善。
童邗川认为,作为个人征信机构来说,远期的困难,就是数据、个人隐私保护、信息边界的明确、法律关系等问题。在此环境下,征信机构才能提供更为准确的报告及评分。
如果参照美国的信用管理法律制度,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直接的信用管理法律规定,包括公平信用报告法、公平债务催收作业法、平等信用机会法、银行平等竞争法、房屋抵押公开法、信用修复机构法等17部;第二层次是直接保护个人隐私的法律;第三层次是规范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律,为征信机构收集政府公开信息提供法律依据。
路旭东认为,法律的健全有待行业和监管层共同努力推进。
去年1月,央行下发了《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芝麻信用、腾讯征信等8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准备期6个月。此后,百度、京东金融、算话征信等机构也向央行提交了第二批个人征信牌照申请。
路旭东说,如果把目光聚焦在个人征信健康发展上有两个基本点:一个是数据安全,一个是个人信用权益的保护。征信机构做了哪些准备?从公开报道的信息情况来看,关于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报道不多。而从监管层来看,2013年征信业管理条例出台后,央行陆续出台征信机构管理办法、征信机构信息安全规范、征信机构监管指引以及即将要出台的征信机构业务管理办法。
从聚焦牌照转移到业务健康规范发展上,征信机构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已有位网友浏览此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