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对资金运转困难企业抽贷,近年常见诸报端,并被不少银行当作防范信贷风险的“利器”。对银行盲目抽贷的做法,社会各界与舆论广为诟病,各级政府及企业曾强烈呼吁、各级金融监管部门也曾发文制止。但从目前看,效果不尽如人意。
商业银行盲目抽贷弊端已凸显。一方面,可能加剧企业资金链断裂速度,也无益缓解实体经济融资贵、融资难困局。例如,联保贷款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中小微企业向银行贷款的主要方式,联保圈中的某一企业因出现暂时资金困难而被银行抽贷,就会形成“蝴蝶效应”,加剧互保链企业整体经营恐慌和资金困难。在温州、福州等地,由银行抽贷引发企业“跑路潮”和“关闭潮”等现象时有发生。
另一方面,银行抽贷虽让银行暂时收回了部分信贷资金,但从整体看,不是化解了风险,而是扩大了风险。因为对一家企业抽贷引发资金紧张的状况会扩散,进而导致商业银行对整个区域贷款规模进行缩减,造成信贷资金恶性循环,使本来可控制的信贷风险扩大。再者,容易滋生商业银行嫌贫爱富的信贷行为,对企业资金困难原因缺乏仔细剖析,不与企业共同想办法渡过难关。当企业出现资金困难时,就凭借自身强势地位抽贷,使不少原本可救活的企业因抽贷而经营困难;而当企业经营效益好时,又设法迫使企业多贷款,导致过度授信。
银行盲目抽贷危害不浅,且银行也深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可为何仍屡禁难止?原因不外乎四方面:一是银行拼业绩思想作祟,贷款回收率高低直接与员工业绩挂钩,造成银行为追求贷款回收业绩而不顾企业长远发展和经营情况,单方收回贷款。二是银行短期经营思想严重,所有业绩考核都呈短期化倾向,如利润考核和风险控制流于短期化,而不考虑“放水养鱼式”长期经营效益,使得抽贷现象层出不穷。三是监管部门缺乏严格监督措施和手段,在监督政策上多以“窗口”劝导为主,缺乏实际性监督惩罚措施,对商业银行盲目抽贷行为未能形成有效约束。四是金融行业目前仍是一个相对垄断行业,凭借自身拥有的强大资金优势,具有较强话语权和资金配置权。
要从根本上解决银行抽贷问题,需要各方同时发力。首先,商业银行应提高思想认识,自觉增强社会责任感,把扶持实体经济作为义不容辞的职责,与企业同甘共苦,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成为企业发展的“贴心人”。其次,监管当局应有所作为。在防止银行抽贷上,由单一政策“窗口”引导向行政与政策并举方向转变,对只顾自身利益、不顾引发企业破产风险的抽贷行为实行严厉监管惩罚。同时,对配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不盲目抽贷、压贷的银行予以支持。再次,地方政府应建立风险分担和风险补偿机制,比如设立风险分担基金、转贷基金,给一些遇到困难的企业提供转贷资金,释放银行恐慌情绪,稳定信贷市场。
已有位网友浏览此新闻


筑牢工业经济基本盘 多项政策举措将推出
中国经济必将破浪前行
新业态、新模式、新增量 上半年服务贸易
塞上江南灵武 醉美山水梧桐
C财经|一文速读:国家育儿补贴谁能领?
人形机器人化身“职业技能高手”:在世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人民法院依法平等保护
稳定币,稳得住美元霸权吗?
习近平接受外国新任驻华大使递交国书
圣境甘南:从草原到山城的县域振兴实践
进一步激发境外旅客入境旅游消费活力离
盐都富顺 梦里水乡
“一针一线”织就创新引领的担当和勇气
《求是》杂志刊发中共全国工商联党组署
两会聚焦|争做创新主体,构筑竞争优势
沈莹出席广东省民营企业建设现代化产业
天山明珠耀丝路 哈密逐梦谱新篇
全国工商联召开会员管理改革工作会议
2023“百城万企”民企高校携手促就业行
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党支部赴李大钊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