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底海外”成为中国资本去年的主旋律。
根据Dealogic的统计,2016年,中国外向并购金额创历史新高,共计2254亿美元,为2015年(2015年为1020亿美元)的两倍多。欧洲是中国外向收购最集中的目标地域,已公告并购交易金额达999亿 美元,是2015年全年总额(332亿美元)的三倍,创下历史新高。
对北美的并购同样创下新高,达 688亿美元。中国外向并购额推动中国跨境并购总额创纪录新高,达 2574亿美元, 其中外向并购占到中国跨境并购总额的88%。
88亿投行收入盈利分布
虽然“资产荒”的话题几乎贯穿了2016年全年,但是中国投资银行却异常活跃,根据第三方数据机构Dealogic的统计,去年中国投资银行的收入达全年历史新高,总计88亿美元,同比上升26%。
中国亦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投行费用支付国,占全球份额达创纪录的11.9%。其中来自债券发行的投行收入达38亿美元,较上年(23亿美元)增长63%。来自并购和银团贷款的收入分别上升53%、22%至9.23亿美元、6.71亿美元。
上述三种产品收入均达全年新高,不过股票资本市场由于不景气,拖累投行服务费下滑3%,至34亿美元。
中国化工成为“并购王”,2016年出价469亿美元收购先正达的交易是史上规模最大的中国跨境并购,亦为最大的对瑞士并购交易 。
对于近期国内加强了资本外流管制的问题,瑞银股票资本市场全球主管暨亚太区投资银行部主管Sam Kendall表示,收紧了针对资本外流的政策可能令海外企业与内地买家的合作暂时受阻,并会累及跨境交易减少。
2016年,中国国内并购总额则自2015年的最高年度纪录6222亿美元跌至4472亿美元,降幅达28%,但仍为史上第二高全年水平。其中,科技为国内并购最集中的行业,但并购额为983亿美元,但相比2015年的1406亿美元下跌30%。房地产和医疗两个行业则分别以729亿美元和334亿美元紧跟其后。
诺亚财富研究与发展中心研究员殷悦焓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并购去年规模数量双降,主要受到监管政策收紧的影响。跨境并购火热则主要有两个逻辑,一是国内优质资产价格比较高 二是中国人口较多,国外优秀品牌嫁接国内市场能够产生规模效应。
2016年,中国银团贷款额总计 1705亿美元(395笔交易),较2015 年的1344亿美元(263笔交易)有所增长,亦创金额和宗数历史双高。2016年,中国在岸银团贷款额为1220亿美元,较2015年(998亿美元)增长 22%,亦创历史新高。中国离岸银团贷款亦同比增长12%至300亿美元,但数量有所减少,仅录得66笔交易,宗数创下2010年(41笔交易)以来的最低水平。
2016年,来自中国借款人的以人民币计价的银团贷款总额为1132亿美 元,按年增长23%,创历史新高。其次是美元计价的银团贷款,总额共469亿美元,同比增长35%,亦为自2013年(489亿美元)以来的最高年度水平。
熊猫债发行总额147亿美元
2016年,全球离岸人民币债券资本市场发行量为86亿美元,共计190 笔,筹资金额不到2015年(208笔,179亿美元)的一半,亦为2010年(54亿美元)以来的最低年度水平。2016年一季度、四季度发行量分别为11亿美元、12亿美元,创2013年三季度(5.05亿美元)以来的最低季度水平 。
相比之下,2016年,中国在岸债券资本市场发行额创年度新高,达 8231亿美元,较前一年度高位的6553亿美元增长26%,发行宗数也比上一年增长四成多,这已经是连续第三年增长。
增长主要受在岸公司债券激增的拉动,公司债券占整个在岸市场的份额达41%2016年发行额总计3375亿美元,为2015年发行的1353亿美元的两倍有余,亦创年度发行量新高。
2016年,共有37只熊猫债券定价发行,总额达147亿美元。相比之下, 此前历年该类债券累计发行13 笔,共融资21亿美元。去年9月2日,碧桂园发售以人民币计价的15亿美元熊猫债券,为2016年规模最大的熊猫债券,其次为华润置地的7.62亿美元。
业内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去年规模大增,是因为在2015年四季度左右,交易商协会修订了熊猫债相关的发行管理办法,降低了发债门槛,加上境内债市发行利率处于下行通道,企业发债意愿也会提升。
华南某大型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十年备受冷落的熊猫债再受市场关注,从2016年9月开始连续有境外金融机构成功在国内银行间债市发行熊猫债。而目前中国为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使人民币成为全球储备货币,正加大开放境内金融市场,因此熊猫债市场开放随之也现提速之势。境内外市场人民币资金价格已由过去的在岸高于离岸转变为在岸低于离岸,而且内地资金面还有进一步宽松的可能,预计在一两年内,将会激发更多的海外金融机构发行熊猫债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