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魏倩 实习生 何奎)很多人近期向上海证券报记者反映,接到多家贷款中介电销电话,称可以提供各大银行的个人贷款。
通过贷款中介或者助贷机构来获客,是这些年银行零售业务拓客的主流做法,助贷模式也已得到监管部门认可和规范。但记者了解到,贷款中介电销如近段时间这般花大力气,并非常态,背后折射出银行零售业务增长的压力。业内人士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叠加监管部门严查严控经营贷、消费贷等因素,今年银行零售增长难言乐观。
压力在央行最新金融统计数据中也有一定体现。今年4月份,住户短期贷款(含消费贷和经营贷)增加365亿元,较上月大幅回落,也成为自2017年来同期增量最少的月份。过去4年同期,短期贷款增量都维持在1000亿至2300亿元之间。
中介推贷“太热情”
家住上海的赵先生,最近就接到多个贷款中介的推销电话,而此前他从未咨询过任何贷款中介,仅在某大行有住房按揭贷款记录。
他说,其中一家中介自称与招商银行合作,只要提供公积金流水等证明,就可以帮他申请消费贷,年化利率为4%,只是需要向中介支付2%至3%的手续费。
针对上述情况,记者也以咨询贷款事宜的理由致电上海一家助贷机构,此后竟接连受到数家贷款中介电销电话“轰炸”。
这些中介客服,无一例外在电话里表示,他们可提供个人贷款,与市面上多家银行都有合作,包括四大行以及招行、中信、兴业、光大等股份行。
中介称,只要提供贷款资质材料,比如社保、工资单等证明,就可以申请到贷款,而且用公积金贷款,最高可以贷到100万元。具体的办理流程亦比较简单,银行客户经理会在该中介驻点,只要客户带好身份证、银行卡等资料做面审,他们协助完成剩下贷款流程即可。
银行零售业务压力重
与助贷机构合作,是当前银行零售业务的普遍做法,特别是网点短缺的中小银行。
这段时间,贷款中介开足马力推销银行贷款,背后折射出银行零售业务增长维艰的现实。
银行零售业务包括消费贷、经营贷、信用卡等,去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这些指标增速放缓,甚至负增长,而今年零售经营增长,仍难言乐观。
一家上市城商行上海某支行行长向记者坦言,预计今年该支行完不成消费贷考核指标:“消费贷市场已经比较饱和,各家银行产品同质化,竞争非常激烈,该贷的也都已经贷了,客户需求也没那么多。”
特别是2、3月以来,监管部门严控严查经营贷违规进入楼市等领域,间接增加了银行零售经营压力,一些银行可能将个人信贷资源倾向消费贷。
一家体量较大的助贷机构相关负责人昨日向记者透露,3月底时,该平台来自银行的资金量突然猛增,资金端规模首次超过资产端。“今年前两个月资金端节奏都还比较正常,现在找上门的合作银行增加不少。”他称,这可能就是个人经营贷受到严监管后,资金挤出效应导致的,也可能是互联网贷款新规所导致的。
上述支行行长提醒,有些中介自称可以办银行贷款,可能是基层客户经理为完成指标,私下与之进行的合作。
短贷增量大幅回落
银行零售业务经营压力,亦从央行最新金融统计数据中得到体现。央行数据显示,今年4月,住户短期贷款增加365亿元,较3月5829亿元大幅回落,也较去年4月2280亿元大幅减少。
央行通常在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表中披露消费贷和经营贷具体数据。从过去数年来看,基本上,消费贷都占短期贷款的大头,余额一般比经营贷多出约2万亿元。
但是现在两者余额差距正在缩小。今年2月份,短期贷款中的经营贷余额首次突破7万亿元大关,3月份增加接近3000亿元,余额达7.3万亿元;而消费贷3月份增量为2300亿元,余额为8.7万亿元。
已有位网友浏览此新闻


筑牢工业经济基本盘 多项政策举措将推出
中国经济必将破浪前行
青年企业家系列学习交流活动走进浙江强
新业态、新模式、新增量 上半年服务贸易
塞上江南灵武 醉美山水梧桐
C财经|一文速读:国家育儿补贴谁能领?
人形机器人化身“职业技能高手”:在世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人民法院依法平等保护
稳定币,稳得住美元霸权吗?
圣境甘南:从草原到山城的县域振兴实践
进一步激发境外旅客入境旅游消费活力离
盐都富顺 梦里水乡
“一针一线”织就创新引领的担当和勇气
《求是》杂志刊发中共全国工商联党组署
两会聚焦|争做创新主体,构筑竞争优势
沈莹出席广东省民营企业建设现代化产业
天山明珠耀丝路 哈密逐梦谱新篇
全国工商联召开会员管理改革工作会议
2023“百城万企”民企高校携手促就业行
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党支部赴李大钊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