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创业,投资建设处置场,竣工后却面临支付不了工程款的尴尬。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处置场因达不到政府规划标准被强拆,倪某夫妇只好把一套房产抵押给典当行,典当金额为25万元,之后由于生意失败还不出欠款,被典当行起诉。因2年来无法履行还款义务,昨日上午,五华区法院执行局强制执行腾房措施。
为付欠款
将房产以25万抵押给典当行
昨日上午10点多,五华区法院执行局法官来到官渡区民航路某小区,6楼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屋内,2个卧室已被腾空。
“今天早上7点就开始收拾物品,搬家公司已搬了一趟。我和儿子都没有工作,只能靠老伴2000元的退休金维持生活。不是故意拖延到现在的,实在是没有办法!”见到法官时,55岁的被执行人倪某表示委屈,多次强调“不想变成 ‘老赖’”。
为何倪某会变成被执行人?事情还得从2008年说起。为了创业,倪某在五华区城郊投资建成一个处置场,竣工后却发不出工资,本以为开业后能慢慢支付,可处置场达不到政府规划标准,2010年被强拆。
无奈之下,2013年4月7日,他和妻子只好把位于民航路的房产抵押给开典当行的一个朋友,典当金额为25万元。刚开始,倪某每月能按约定支付典当利息和综合费,办理续当手续,但从2013年6月7日后便不再履行义务。典当行多次催款,倪某夫妇于2014年1月支付了2个月的典当费用,并承诺在2014年2月底结清拖欠的费用,并归还全部典当本金,可约定时间到了又是一拖再拖。2014年4月,典当行向五华区法院提起诉讼。
多次调解
2年来“老赖”一直不腾房
法院审理后,组织双方进行调解,并于2014年5月下达民事调解书:判令倪某夫妇于2014年6月20日,归还全部当金、利息、综合费、违约金共计35.2万。
拿到调解书后,双方没有异议,可倪某夫妇一直以“没有钱,再缓缓”为由未兑现承诺。鉴于双方都是朋友,典当行考虑对方的难处也多次通融。直到今年6月,倪某夫妇还是未执行还款义务,典当行向法院执行局申请强制执行。
“1个多月内,已多次与被执行人进行沟通,要求他们配合法院主动履行还款义务,可效果并不明显。若被执行人坚决不予履行,法院也会考虑罚款、司法拘留等强制措施。”五华区法院执行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将对这套房产进行评估、拍卖,拍卖所得将归还原告。
已有位网友浏览此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