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证券研究院”特约 芦苇 资深投资人,9年投资经验
在前一篇文章《股市泡沫评估模式对楼市有何启示?》里,我阐明了楼市价值评估的要素,不管外在的经济环境、个体选择如何变化,最终一定会汇集到那几个要素之上,详细内容读者可以去找这篇旧作。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楼市的租金来源于租客的收入约束,但这一收入是预期的收入。
售租比PR值,同股票PE类似,当预期租金或每股收益会大幅升高时,人们会给出一个更高的当前静态估值数据。因此,我们讲股票、楼市甚至任何资产的估值,其中都会涉及预期的问题,凡涉及预期的问题,皆难处理,这是投资赚钱为什么很难的原因。
本文再谈楼市,是另外一个角度——财富储藏,或者财富的仓库。
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依靠知识,通过劳力、资源等要素的产出,所得的财富,一定会储藏于某处,而可供存储的仓库,不外乎公司(企业)、土地、收藏品(艺术品)。
通过知识的不断向公司注入,劳力会促使企业和土地产出创造财富,而这财富,可留存于公司进行再生产,亦可藏于土地带来土地资源的升值,而受制于增长的速率约束,这财富的存储是有限的,好在有收藏品市场,可以带来无限的储藏功能。
知识不足和土地匮乏是贫穷的两大原因。
中国自古以来言必称“地大物博”,土地在中国不算匮乏,在这几十年来,受益于开放门户和教育的发展,中国人的知识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但某些领域跛足严重。韩国、日本这样的小国,土地匮乏,却能列于发达国家之行,根本的原因在于知识能够不断向企业注入,而贸易开放,使得企业完成国际化。国际化的空间,让这些国家能够充分享有知识带来的巨大财富。美国的发达,则同时有赖于知识的进步注入企业,并完成国际化,另外还有土地的充裕。
我们从这个财富仓库的角度来看待中国今天的楼市,当如何理解呢?
当下的国人有了财富,会如何储藏呢?如果投向企业,经济周期下行,企业的盈利能力下降,不是好的选择。这里投向企业,可以是将财富存在银行,由银行注入企业,也可以是投向金融市场,提供直接融资。一级市场则表现为各种资产管理公司和股权公司发行的产品,二级市场则可以直接买卖股票,其实上市与否,本质上是一样的。但在中国,都不是或者说都不会是百姓眼中好的储藏渠道。不论是诸如发行、投资者保护等机制上,还是与国际不接轨的投机大波动特征,都使得中国的金融市场,难以担当财富仓库的角色。
讲到这里,我们足见一个良性稳定发展的金融市场的重要性,美国拥有全世界最发达的金融市场,其家庭收入的大部分,都是以基金的形式,将财富存于发达的金融市场。2015年年中以来的股灾,曾有一些企业家将资金投入股市,损失了近十年积累的财富量。股市不能简单的理解为有涨有跌,盈亏自负的下注市场,它可是财富的一个重要仓库(股票是公司所有权的一部分)。
在中国,公司不容易在当下成为财富的仓库,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当前的国企制度。知识无法充分注入,财富的产出能力面临越来越大的浪费。这也是为什么中国股市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难以重回高点的最本质的原因。
收藏品市场中国并没有放得很开,做不了这仓库。而在经济下行周期,民众投资会倾向于不事产出的项目,吸纳就业人数又会成问题。
如果企业,收藏品都难当重任,剩下唯一的选择就是土地。所以,我们看到的房地产价格(乘以面积为价值),不只是一种具备金融属性的投机资产价格,更重要的是,它是居民财富的储存仓库。
所以,从这种角度来看,政府不可轻下打压楼市的决策。我认为,好的做法是让财富能够从楼市向其他仓库转移,这就要求回到实体经济,回到公司(企业)。当然,中国一线城市的楼市价值当中,不能仅从租金回报来看,因为这其中包含了其他诸如医疗、教育等其他无形的价值。
照上面的一整套分析,楼市在什么情况下会自然下跌呢? 一是其他的财富仓库能够用于储藏财富,改变当前的居民预期;二是医疗、教育等资源问题能够随着各地经济发展,得以均衡。这也就是我说的一线楼市,未来会下跌的本质原因,当然这不是炒股当中短线周期的事情。
或许有人问,国内的仓库不行,国外的可以吗?这个各位自行思考,我不发表看法。
已有位网友浏览此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