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财 > 基金

私募欲弃通道谋自主发行 积极备战银行间债市

2015-06-26 10:13:32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高杨 加入收藏

【摘要】   近日央行颁布文件,允许私募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引起不小震动。市场认为,此举不仅丰富市场主体,而且私募投资灵活,有利于活跃银行间债市。同时,有私募人士告诉记者

QQ截图20150624104831.jpgWhh客商网-商会、协会、校友会、俱乐部资源整合社交平台

   近日央行颁布文件,允许私募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引起不小震动。市场认为,此举不仅丰富市场主体,而且私募投资灵活,有利于活跃银行间债市。同时,有私募人士告诉记者,他们正在考虑自主发行产品,逐步放弃通道。Whh客商网-商会、协会、校友会、俱乐部资源整合社交平台

  私募热盼银行间债市Whh客商网-商会、协会、校友会、俱乐部资源整合社交平台

  北京暖流资产投资总监程鹏告诉记者,根据这次政策,私募作为乙类户直接在国债公司和清算所开立托管账户,在银行间交易中心直接进行交易,与现有的公募基金、基金专户、信托计划、券商资管计划等乙类户享受同等的市场地位。Whh客商网-商会、协会、校友会、俱乐部资源整合社交平台

  程鹏认为,首先,该政策的实施,将引进更多类型的机构进入市场,有利于市场主体的多元化建设,对提高市场流动性、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有长远意义。其次,有利于丰富私募基金的投资交易渠道,提高其投资效率,丰富投资策略,提升投资业绩。Whh客商网-商会、协会、校友会、俱乐部资源整合社交平台

  有私募表示,债券私募基金对进入银行间债市不可能不积极,因为中国的债券市场主体就是银行间债券市场。Whh客商网-商会、协会、校友会、俱乐部资源整合社交平台

  北京鹏扬投资总经理杨爱斌告诉记者,交易所债券市场目前容量占比不足8%,绝大部分债券托管在银行间市场。央行允许私募进入市场容量和深度更大的银行间市场,将有利于债券私募规模的扩大。另外,债券私募资金绝大多数来源于银行理财、非金融企业等机构委托,资金规模非常大,银行间债市可以更好满足投资需要。Whh客商网-商会、协会、校友会、俱乐部资源整合社交平台

  同时,杨爱斌也表示,“从投资品种上看,目前政策性金融债在交易所挂牌数量非常小,而且收益率明显低于银行间市场。还有中票、短融只在银行间存在,银行间有很多短期债券,有利于做流动性管理。”Whh客商网-商会、协会、校友会、俱乐部资源整合社交平台

  考虑自主发行弃通道Whh客商网-商会、协会、校友会、俱乐部资源整合社交平台

  以往债券私募一般通过基金公司、信托计划等“通道”投资银行间市场,但该模式存在“通道费”问题,更重要的是,私募不是管理人,而是投资顾问,在投资方面有诸多不便。程鹏介绍,之前私募只能在北金所开户、间接参与交易,但开户手续繁琐,交易效率低下,市场流动性差,不受私募欢迎。Whh客商网-商会、协会、校友会、俱乐部资源整合社交平台

  这次央行文件扫除了私募进入银行间市场的障碍,私募人士告诉记者,现在私募进入银行间市场基本上不存在障碍,他们会更愿意自主发行产品、直接投资银行间市场,而不是继续借用“通道”。Whh客商网-商会、协会、校友会、俱乐部资源整合社交平台

  杨爱斌表示,从成本上考虑,投资规模小的借通道比较合算,规模大自己做更合适。但私募认为费用只占小部分,不是关键影响因素。他介绍,原来“借道”,私募只能作为投顾提出投资建议,交易中后台执行由通道方来做,私募无法获得后台数据。这层隔膜的存在,实际上影响到了私募的投资操作效率。Whh客商网-商会、协会、校友会、俱乐部资源整合社交平台

  北京某大型债券私募基金投资总监告诉记者,一方面,由于借道,曾经出现管理人担心风险,投顾认为没有风险,双方难以达成一致投资意见,不欢而散的情形。现在产品可以按照私募的投资理念去设置投资范围,可使产品更灵活;另一方面,为私募管理人直接运作提供方便,因为以往私募的不同产品采取不同通道,每个交易软件不一样,有的还没有交易软件,通过传真去发指令,能否成交很难说,管理上难度较大,但现在如果是自己的产品,采用一个管理软件即可统管,管理会方便很多。Whh客商网-商会、协会、校友会、俱乐部资源整合社交平台

  杨爱斌表示,过去借助信托通道,不能做正回购,无法杠杆放大操作,对债券私募产品投资非常不利,下一步考虑自主发行新产品,将银行间债券纳入投资范围,和委托客户、代理渠道洽谈自主发行的模式。Whh客商网-商会、协会、校友会、俱乐部资源整合社交平台

  程鹏也表示,近期正在准备发行债券私募基金,一旦发行成功,将尽快开立银行间市场的账户。前述投资总监也表示,一些存量产品会申请银行间交易资格。Whh客商网-商会、协会、校友会、俱乐部资源整合社交平台

已有位网友浏览此新闻

客商网官方微信公众号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责任编辑:高杨]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客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客商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独家策划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400-777-8188 010-57955515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客商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4-2023 京ICP备16002234号-2[!--temp.cnzz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