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设立中国保险投资基金,基金采取有限合伙制,规模为3000亿元,按照市场化专业化运作和商业可持续原则设立。基金主要向保险机构募集,并以股权、债权方式开展直接投资或作为母基金投入国内外各类投资基金,主要投向棚户区改造、城市基础设施、重大水利工程、中西部交通设施等建设,以及“一带一路”和国际产能合作重大项目等。用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打造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新引擎。
对外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长安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设立保险投资基金,将保险资金引入政府的公共工程建设中去,有利于拓宽资金来源,同时,由于保险资金本身还有很多委托投资项目,那么,设立保险投资基金后,除了3000亿元的既定资金外,或将带动其他资金的跟进。比如代客理财资金包括产业资金和民间资本都有可能因此而跟进,这方面同样值得期待,这些都将有效地服务于实体经济。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也表示,出于盘活存量资金、支持实体经济的考虑,特别是随着国内保险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保险资金应该在国民经济中发挥更大、更高效的作用。
国务院常务会议认为,改革商业保险资金运用方式,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市场需求,有利于保险业创新增效,也可以带动社会有效投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2014年8月,国务院出台的保险新“国十条”(《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拓展保险资金运用空间,通过投资股权、债权、基金以及探索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支持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支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在服务城镇化方面要发挥更大的作用等。
数据显示,近年来保险基金不断加大力度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截至今年5月,保险机构累计发起设立226项基础设施投资计划,近8000亿元资金,项目覆盖全国27个省市,包括铁路、高速公路等项目,也包括城镇化改造项目。
长江证券(13.86, -1.54, -10.00%)发布的一份最新报告显示,险资运用融入国家战略,股权债权投资面临规模大扩容。2012年险资新政后,未上市企业股权投资和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明显扩容,目前险资可运用余额10.04万亿元,预估债权投资占比接近10%规模约1万亿元,股权投资比重约为1%规模在1000亿元。
一位业内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中国保险投资基金未来主要投向棚户区改造、城市基础设施、重大水利工程、中西部交通设施等建设,受此影响,基建、水利行业将受益,水泥、钢铁以及建筑、建材等相关行业也将间接地受到刺激。
已有位网友浏览此新闻


筑牢工业经济基本盘 多项政策举措将推出
中国经济必将破浪前行
新业态、新模式、新增量 上半年服务贸易
塞上江南灵武 醉美山水梧桐
C财经|一文速读:国家育儿补贴谁能领?
人形机器人化身“职业技能高手”:在世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人民法院依法平等保护
稳定币,稳得住美元霸权吗?
习近平接受外国新任驻华大使递交国书
圣境甘南:从草原到山城的县域振兴实践
进一步激发境外旅客入境旅游消费活力离
盐都富顺 梦里水乡
“一针一线”织就创新引领的担当和勇气
《求是》杂志刊发中共全国工商联党组署
两会聚焦|争做创新主体,构筑竞争优势
沈莹出席广东省民营企业建设现代化产业
天山明珠耀丝路 哈密逐梦谱新篇
全国工商联召开会员管理改革工作会议
2023“百城万企”民企高校携手促就业行
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党支部赴李大钊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