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人语
上半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生产需求继续回升,就业物价总体稳定,新动能快速成长,质量效益稳步提高,市场主体预期向好,主要宏观指标处于合理区间,经济发展呈现稳中加固、稳中向好态势。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上半年,金融保险业围绕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发挥保险保障与资金优势,全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推动国民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近日,银保监会在部署下半年工作重点时指出,要把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发挥金融逆周期调节作用。本期报道聚焦保险业上半年服务实体经济成效,展望下半年发力方向,敬请关注。

今年以来,重庆市铜梁区密集出台一系列措施助企纾困,支持工业经济发展。图为重庆一科技公司工作人员在生产车间内作业。
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的复杂形势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但越是爬坡过坎,越要稳固实体经济发展质量,保障好人民群众生活的物质基础。今年以来,按照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部署要求,一系列稳经济大盘的政策措施相继出台并高效落实。
银保监会近日召开的全系统2022年年中工作座谈会暨纪检监察工作(电视电话)座谈会显示,上半年,银行业保险业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全力推动国民经济恢复向好。
据《金融时报》了解,今年以来,保险业积极发挥保险保障功能,增加资金供给,改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保险服务,纾困中小微企业、服务新市民群体,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显著提高。
保主体
多措并举助企纾困
今年以来,实体经济发展遇到不小挑战,一些企业因为资金链紧张,甚至面临停工停产的风险。保险业积极发挥保障功能与长期资金优势,为企业应对外部冲击、增强生存能力提供了重要支撑。
保市场主体就是保就业、保民生。聚焦中小微企业经营发展,中国人保(4.550, -0.04, -0.87%)开发了中小微企业专属保险产品,提供涵盖财产损失、公众责任、 雇主责任、出口信用、贷款保证等多个领域的保险产品。截至今年4月底,贷款保证险等产品已帮助18.8万家中小微实体企业、个体工商户获得贷款或融资62亿元。
针对中小微企业人员保障,中国人寿(26.130, -0.42, -1.58%)寿险公司推出“关爱保”专属团体保险保障方案,扩展感染新冠病毒导致的身故和伤残责任等。
在创业就业保障方面,中国人保面向创业人员推出“创业保”组合产品。截至4月末,为灵活就业群体累计赔付3000余次,赔付总额2.1亿元。
上半年,在统筹疫情防控关键时期,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工作成为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打通制约国民经济循环关键堵点的迫切需要。银保监会及时发布《关于金融支持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工作的通知》,以更好地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于是,在京哈高速辽宁锦州段,运输防疫物资的卡车司机收到了“人保温暖礼包”,里面有口罩、湿巾、消毒液,还有面包、饮料、自热锅;在上海,饿了么平台的“蓝骑士”们因平安产险上海分公司免费升级服务和疫情专项健康福利包而能够安心送餐……
从保障快递小哥把货物送达千家万户到补偿货车司机频繁“被困高速”的误工损失;从减轻物流企业经营压力到保障疫苗运输安全,保险机构不断创新保险产品、升级服务,为货运物流保通保畅贡献了保险力量。
稳外贸
出口信用保险全力护航
外贸外资是一国经济的风向标。今年以来,世界贸易增长动能减弱,为促进外贸保稳提质、助企纾困,上半年,从中央到地方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不断激发外贸市场主体活力。据不完全统计,约有80项措施将“出口信用保险”纳入其中。
中国信保在保出口、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和风险防控中充分发挥了政策性保障作用。上半年,实现承保金额4451.3亿美元,同比增长11.8%;支付赔款7.3亿美元,同比增长17.0%;服务客户16.4万家,增长15.2%;支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和投资951.2亿美元,同比增长13%。出口信用保险承保金额占我国出口总额的比重已达21.8%。
在强有力的政策执行下,我国外贸展现出较强韧性。5、6月份扭转4月份外贸增速下滑趋势,且6月份增速进一步提高至14.3%。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达19.8万亿元,同比增长9.4%。
据记者了解,中国信保近日首次以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承保海外仓业务,为天津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承建波兰星商仓储物流中心项目提供支持,承保金额约3364万欧元。按照规划,该项目建成后仓库总容积达5万立方米,日均运作订单量最高可达两万单,可有效缓解旺季订单的物流压力,推动对外贸易创新发展。
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对稳固保障外贸经济的作用十分显著,不仅体现在保障外贸企业的收汇安全,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其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同时也可作为企业在融资时的债权抵押品,降低企业融资门槛。我国对外贸易以出口贸易为核心,向着多元化、多样化、立体化的方向发展,除了商品贸易外,服务贸易、技术贸易也在日益增加,培育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优势的对外服务贸易领域,包括货运流通、物流、工程、旅游业、制造业、劳务派遣、技术输出等都对保险保障功能提出更高要求,保险业也需与时俱进。
引活水
险资长期优势精准发挥
稳定和扩大有效投资是保持经济稳增长的重要力量。今年以来,保险资金投资渠道不断拓宽,险资配置更为精准有效,为实体经济注入金融活水。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末,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已达24.46万亿元。截至2021年11月末,保险资金通过多种方式为实体经济融资20.4万亿元。
中国人寿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白涛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人寿目前服务实体经济直接投资存量规模近3.4万亿元、信贷余额达两万亿元,并持续通过债券、债权、股权等方式,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企业、“两新一重”、先进制造业的中长期资金支持力度。
中国太保(19.380, -0.11, -0.56%)持续创新投资模式,重点关注以“新基建”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以及数字经济、绿色低碳、智能终端等新赛道的投资机会,大力挖掘适合保险资金特性的优质资产,助力提升经济中长期发展韧性及创新动能。
保险资管产品具有交易架构清晰、投资链条短、直接对接实体项目等优势。目前,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保险私募基金等保险系金融产品,已成为保险资金发挥长期资金特色,服务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的重要途径。
据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介绍,截至今年5月,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和保险私募基金共登记(注册)产品2554只、登记(注册)规模5.69万亿元,产业范围涵盖战略新兴产业、新型基础设施、“双碳”目标、区域发展、国企混改等,为实体经济项目直接注入了源头活水。
强保障
重大灾害减损救助两手抓
运用市场手段化解重大灾害事故风险,是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天职。
据银保监会披露,截至2022年4月13日,保险业在河南强降雨后已赔付案件52.6万件,支付赔款116.9亿元;山西强降雨后财险业已赔付案件1.28万件,支付赔款3.2亿元,其中农险赔付2.17亿元,现已全部结案;大理州政策性农房地震保险共保体在云南漾濞地震发生24小时内完成4000万元理赔款支付。2022年6月,四川雅安发生6.1级地震,保险公司共接到保险报案319件,预估赔付金额242万元,截至7月11日,保险业已支付赔款202万元。
在重大灾害事故发生后,银保监会第一时间统筹监管条线,保险公司启动处置预案、采取有力措施紧急应对,在防灾减灾及灾后恢复重建中的作用逐渐凸显。
例如,“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发生后,银保监会当日派专员赶赴梧州配合应急处置,次日印发通知责成保险公司开辟绿色通道、做好保险理赔,并指导广西银保监局成立保险理赔工作组,加强人文关怀,积极开展理赔服务。
下半年,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依然较大,但我国经济体量大、市场空间广、发展韧性足、改革红利多,经济有望保持回升态势。保险业下半年工作重点十分明确,继续加强稳企纾困,引导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聚焦支持新市民安居乐业,推动创新金融产品服务以及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范围,全力支持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人保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罗熹表示,保险机制作为市场化的风险管理工具,在服务稳经济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关键是要把准实体经济和民生需求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创新产品服务供给,把风险管理、经济补偿、资金融通等功能有机结合,精准对接政府、企业和居民在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中的迫切需求。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已有位网友浏览此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