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十年在宏观环境压力增加和自身基本面恶化的双重压力下,寿险股估值震荡下行,在2022 年触及了有史以来的低点。通过梳理过去十年的估值变化,我们发现基本面指标如新业务价值(NBV)和利润增速正在发挥越来越强的估值驱动作用,与2019 年以前估值主要由β效应和利率变化驱动有明显变化。相比较而言,寿险H 股投资者更关注利率变化和基本面变化,A 股板块估值对股市表现更为敏感。展望2023 年,我们认为大部分寿险公司NBV有望实现正增长,利率环境相对稳定,权益市场向好将有力支撑寿险股估值修复。建议积极关注中国平安、中国人寿-A、友邦保险。
估值在2022 年触及历史最低点
过去十年,在利率长期下行、信用风险上升、新业务价值增长疲弱、权益市场动荡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A/H 中资寿险股估值震荡下行,并于2022 年10 月末触及了历史最低点。过去十年间,这些公司的内含价值(EV)增长了5 倍有余,但由于估值在近年的加速下滑,A 股总市值较十年前仅增长了7 成左右,H 股总市值甚至只是大致持平。2015 年之前,H 股板块较A 股板块存在溢价;而2015 年之后,H 股则始终较A 股存在折价,且折价幅度从2019 年起不断拉大。2022 年底,A 股板块估值为0.6x 滚动PEV,而H股则只有0.35x 滚动PEV。
基本面因素对估值的解释力逐渐增强
虽然投资者当下对寿险基本面指标如新业务价值(NBV)增速高度关注,有意思的是,NBV 增速与寿险估值的相关性从2019 年起才开始逐渐增强。在此之前,可以说基本不相关,有时甚至负相关。这一时期的估值主要由宏观变量如股市表现(β因素)和利率水平驱动。2015 年的股市波动推动了板块估值的涨跌,随后的几年利率水平和股市表现共同影响寿险估值。最近的2 年中,NBV 增速则对估值产生重要影响,利率也具备一定的相关性,股市表现(β因素)的相关性则基本消失。利润增长的波动性较大,我们发现在利润高增长阶段往往伴随估值修复或企稳,且这一趋势有增强的迹象。
A/H 股投资者的关注点有差异
相较而言,A 股寿险板块估值与股市表现的相关性更高。在2015 年、2017年的牛市中,A 股估值修复的幅度均大于H 股。H 股投资者则对利率下行风险关注更多、关注更早。早在2015-2016 年货币宽松周期,H 股投资者就展现出对利率不断下滑的担忧,2015 年牛市中H 股反弹不及A 股,反弹结束后的下滑却甚于A 股,2016 年H 股估值较A 股出现较大折扣,并持续至今。反观A 股,2016 年的估值与2014 年大致相同,但利率环境则有天壤之别。对于NBV 增速的恶化,H 股估值在2019 年即开始予以反映,而A股估值则要到2021 年才明确并加速反映,当年A 股保险股估值调整剧烈。
2023 年寿险股估值修复机率大
我们预计4 个核心估值驱动因素均有较大概率改善或者企稳,将有力支持保险股的估值修复。我们预计大部分寿险公司都有望摆脱过去3 年新业务价值负增长,重回正增长轨道;利率水平相对稳定,甚至不排除稳中有升,有利于缓解投资者对利差损的担忧;权益市场投资者情绪向好,对保险股有β效应;2022 年保险公司利润下滑,预计2023 年受投资好转支撑将大幅改善。
目前寿险股估值处于历史低位,估值驱动因素有望好转,我们认为目前是布局寿险股的好时机。
风险提示:新业务价值仍旧持续负增长;权益市场大幅下跌;利率大幅下跌。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已有位网友浏览此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