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和四大互联网巨头陆续开展合作活动,为金融服务变革注入了想象力。
牵手BATJ!四大行都齐了
腾讯牵手中国银行
6月22日,中国银行对外宣布,“中国银行—腾讯金融科技联合实验室”挂牌成立,二者将基于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共建普惠金融、云上金融、智能金融和科技金融。
双方将重点基于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共建普惠金融、云上金融、智能金融和科技金融。
百度牵手中国农业银行
6月20日百度与中国农业银行达成战略合作,合作领域主要是金融科技、金融产品和渠道用户,双方还将组建联合实验室、推出农行金融大脑,在智能获客、大数据风控、生物特征识别、智能客服、区块链等方面探索。
京东集团牵手中国工商银行
6月16日,京东董事局主席刘强东与工商银行董事长易会满正式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双方将在金融科技、零售银行、消费金融、企业信贷、校园生态、资产管理、个人联名账户乃至电商物流,展开全面合作。同时还将打通线上线下。很快,我们甚至将在工行的网点看到京东的身影,以及京东与工行一起发行的银行卡和金融产品。
阿里巴巴牵手中国建设银行
3月28日,中国建设银行与阿里巴巴、蚂蚁金服宣布战略合作。建设银行董事长王洪章、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均亲自出席。按照协议和业务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共同推进建行信用卡线上开卡业务,以及线下线上渠道业务合作、电子支付业务合作、打通信用体系。
自己就是豪门,为何还要牵手?
与互联网合作的几家银行,本身实力就颇为不俗:建设银行去年净利达到了2314亿;而工商银行更是有“第一大行”的称号,有数据显示,工商银行在2016年净利为2791亿,这意味着按365天算,一天的净利也能达到7.6亿。既然银行本身已经有如此丰厚的利润了,和互联网企业合作又是图个什么呢?
在分析人士看来,互联网公司的优势在于数据与技术,这部分也是传统金融机构的相对劣势,双方合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
记者发现,这些合作的突出逻辑是用“金融科技”为金融服务注入智能化因子。在此基础上,精算用户需求,升级消费金融、账户管理、风险控制、智能投资顾问等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互联网巨头与银行合作项目多为金融实验室,对此,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薛洪言表示,实验室的定位是局部探索,且偏重技术层面,类似于沙盒操作,由于限定了范围,合作双方反而容易最大程度地开放与合作,因此,从操作难度上看,联合实验室最容易落地。联合实验室一旦落地,也会成为双方合作最好的中间纽带和平台,由易到难,推动更多层面的深层次合作。
而互联网公司所看中的,除了经济上的收益,或许更多的是为了完善自己的应用场景。
互联网公司的优势在于大数据算法以及更新换代迅速的人工智能,但要完善这些技术并不能靠纯粹的科研,更需要投放一线的业务数据支持,就像之前京东的物联网智能冰箱以及支付宝的面部识别技术,都是需要与相关业务融合落地才能进化并完善。这个道理同样可以放诸到金融产品和业务上,除了及时更新前沿的技术和模式,互联网公司还需要将产品的应用场景加大,才能扩大自己的覆盖面,进而保证自身持续的竞争力和生命力。
未来还有更多银行排队
不过,对于银行与互联网公司的合作,业内人士表示并不罕见。据中新经纬独家统计,BAT早在2004年就开始与大行开展战略合作。据公开资料统计,截至目前,阿里已经与11家银行开展战略合作,腾讯和百度均为7家。
薛洪言指出,考虑到金融科技与金融业务的合流是大势所趋,应该有比较大的概率能取得一些突破性进展,而且未来类似的合作还会有很多。
BAT与银行战略合作统计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新经纬制图)
有网友评价称,银行也许将发生巨变,ATM不再是取钱的ATM、网点也不再是传统的网点,可能成为京东的物流点、支付宝的创新体验站。
从互联网金融“颠覆”银行的雄心,到银行纷纷建立自己的网络银行来回击,几个回合之后,最后大家还是张开双手强势拥抱。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如今“埋头各干各”已不合时宜,“多对多”合作将继续开展,“竞合”关系是常态。
今天四大行的转变,或吹响中国传统金融开始转型的号角,预示着中国银行业大洗牌正式到来,拉开了科技强国的全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