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亚洲金融危机期间马来西亚领导人和美国基金经理之间的那番唇枪舌战,象征着那个时期的风暴。它也促使人们关注一个长期问题:新兴经济体应该对数万亿美元的全球投机资本保持多大程度的开放?
亚洲在危机后变得更明智,更具有恢复力。还有一种非常真实的感觉,马哈蒂尔的告诫——控制投资者资本的流动——如今比索罗斯的开放市场信条更胜一筹,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崛起的影响。
“发展中国家‘赢了’,因为它们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危机中学到的教训主要是自保,使自己免受易波动的资本流动的损害,”花旗新兴市场主管戴维-卢宾(David Lubin)表示。
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最坚持不懈的学生不是任何一个直接受害者。在那场危机中,中国惊恐地目睹了该地区货币暴跌,但确保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坚挺,中国帮助阻止金融市场动荡的举动赢得了华盛顿的赞誉。
在那场危机前,北京方面曾考虑在千禧年前后让人民币实现完全可兑换,实际上是中国向国际资本流动敞开大门。但亚洲金融危机播下了中国厌恶西方资本破坏力的种子。
20年后,北京方面仍然严格管控着资本账户和人民币汇率、自由化只是逐渐地进行。其中一个目的是确保外国资本只能在国内金融市场发挥微弱力量。
对于世界其他地区而言,这类政策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意味着世界第二大股市和第三大债市基本上与全球资本流动隔绝。即便上个月MSCI明晟作出将中国部分股票纳入关键指数的里程碑式决定,被纳入的股票也只占据MSCI新兴市场指数的很小比重。
以这种方式,中国正严格按照自己的条件接纳国际资本,使后来的“索罗斯们”无能为力。这是资本主义的一种幻象,资本被捆绑和约束,无法惩罚违反它那些激发活力的演算法则的人。马哈蒂尔的胜利可能是第三手的,但亚洲已经开始思考那场争论中他那一面的观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