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六福酒,很多人都知道。但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它的创造者,是醴陵南桥镇人吴向东。
随着中国经济日益融入世界市场,如今,一大批株洲籍商业巨子,逐渐在经济浪潮中崭露头角,成为崛起中的湘商领头人。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株洲人已在北京、广东、云南等地成立了10余家商会,商会会员涉及房产、工程、酒业、陶瓷、旅游、厨卫等领域。
异地创业的株洲人,去广东省的最多
湘商敢闯、胆大霸蛮、百折不挠,湘商务实、创新。市工商联相关负责人介绍,湖广两省毗邻,一直以来交流紧密。改革开放后,广东省经济快速发展,大批株洲人赴广东经商、就业。据统计,现在广东省湖南籍人口已超过1000万人。
“在外地创业的株洲人,去广东省的最多。”记者从各县市相关部门了解到,仅在广东省,就成立了广东省湖南株洲商会、广东省湖南攸县商会、东莞市攸县商会、佛山市攸县商会、广东省茶陵商会、深圳市茶陵商会、广州市醴陵商会、深圳市醴陵商会等。
其中,在广东省各地的茶陵籍人士超过8万人,开办的企业达数千家,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地区,从事房地产、金融、建筑及休闲娱乐等行业。
醴陵籍企业家在广东省也有近万名,主要分布在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等市,从事行业主要涉及制造业和第三产业。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在LED灯具、电子、模具、建筑装饰等产业领域,醴陵人甚至已形成集群发展局面,一些企业已具备较大规模和较强实力,有的已成为行业内的明星企业甚至领军企业。
如今,在广东,各行各业的佼佼者中,常有株洲人的身影。
攸县人在广东,决不只是开出租车
曾经,一大批攸县人在广东的出租车轮上寻找到了梦想。
如今,攸县人还只是在广东省开出租车?
攸县工商联主席刘艳舞介绍,据粗略统计,目前,在广东省的攸县籍人士达15万人,其中经商创业的有10万余人。除了开出租车,还涉及办工厂、开超市,以及房产、工程、陶瓷等领域。
刘艳舞说,攸县是一个生猪出口大县,有很多攸县居民考了驾照,从事运输工作,将生猪运输到广东省。慢慢地,这批攸县人在广东省开阔了眼界,赚了第一桶金,当生猪行业不再红火的时候,便去广州、深圳等地开出租车。
“攸县人务实、肯干,第一批攸县人在广东开出租车开得好,于是又带上亲朋好友,去广东开超市等。”刘艳舞说,在广东省的攸县人凭借着敏锐的商业嗅觉,慢慢地扩宽了商业领域。
如今,在广东办工厂、做工程、开超市的佼佼者中,不乏攸县人。“攸县渌田镇个村民,在佛山已占据了80%的土方工程市场。”
除了在广东,攸县人的脚步还跨到了北京、上海、西藏等地。
昆明旅游业,醴陵人占了半壁江山
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云南农垦亟须补充大量劳动力。
“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1959年底,醴陵第一批1.5万余名青年奔赴云南西双版纳,支援边疆建设。
“这是第一批去云南的醴陵人。”醴陵市工商联主席钟富强说,逐渐地,第二代、第三代醴陵人在云南开创了自己的事业。
云南省是个旅游大省,醴陵人到那儿后,自然也发现了这座“富矿”。昆明市株洲商会会长廖达仁介绍,80%的醴陵人在云南,都是从事旅游行业,占据了云南旅游业的半壁江山。
其中,云南风昇国际旅行社、云南中国国际旅行社等均在云南旅行社行业排名靠前。廖达仁说,“值得骄傲的是,这些旅行社的创始人,都是年轻的醴陵人,他们敢于创新、敢于拼搏,很有前途。”
陶瓷业,是醴陵的优势产业,不少醴陵的陶瓷企业都出口至东南亚、欧洲。20多年前,廖达仁从醴陵来到云南,就是从事贸易,销售醴陵陶瓷。廖达仁说,“如今,贸易也成了醴陵人在昆明的优势产业。”
已有位网友浏览此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