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从事进口汽车销售生意的杜景立敏锐地感觉到,吉林新一轮振兴发展的大势,势必会给民营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于是,他与以前由自己组建的车友会骨干成员商议,将以“玩”为主的车友会升级为以“抱团发展经济”为主的商会。就这样,一个以车友会成员为班底的吉林市小微企业商会正式挂牌成立。目前,会员近300人。
商会成立后,在3条战线上开展工作。
服务企业实打实。针对商会中从事生产加工行业的小微企业较多、产品外销难度大的实际,商会组织成员企业抱团走出去推销产品,成功将桃花源农场的苏子蜜和华瑞米业等企业的大米打入广州、北京等地大型超市,并与南京餐饮商会签订长期供货协议,2016年协议订货量已超过200吨。许多小微企业在筹措资金上遇到难题,商会就主动与市人社局小额贷款担保中心取得联系,帮助成员企业办理“小额担保贴息贷款”相关手续,确保企业能及时拿到贷款。杜禹涵是一名刚开始创业的大学毕业生,创业初期,资金十分紧张。就在她快要支撑不下去的时候,通过商会协调,她获得了15万元的贴息贷款,企业从此步入正轨。
助力政府勇担当。两年来,他们先后承接了市工信局“双万”项目的部分培训工作,并认真做好小微企业“个转企”发展资金扶持政策的推荐、落实工作。此外,他们还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深入企业进行广泛调查,倾听企业心声,撰写出了《吉林市小型微型企业基本情况调查》《吉林市小微企业发展状况调查》《吉林市小微企业融资问题调查》等多篇高质量的调查报告。
内引外联拓门路。他们不仅与浙江、黑龙江等地的商会开展业务往来,还与北京、江苏、福建等地的40多家异地吉林商会建立联系,进而形成了遍布全国的“朋友圈”。2015年9月,他们借第24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在吉林市举办之机,邀请全国各地的100多位吉林籍企业家齐聚江城,承办了首届中国吉商发展高端论坛,为招商引资开辟了一条新的渠道。
如今,吉林市小微商会正以成员单位——吉林市作为塑业有限公司为基础,利用当地丰富的化工原料和市场运距短的优势,通过招商引资、成员企业众筹和盘活“僵尸”企业等方法,规划建立塑料产业园区,重振江城塑料产业。目前已有26户企业陆续入驻园区。
已有位网友浏览此新闻